青岛是国产离子色谱产业的发源地,近日,盛瀚色谱董事长朱新勇透漏,他们正在建设我国仅次于的分析仪器研发基地,并获取离子色谱耗材配件、技术服务等产业链反对,期望使青岛沦为国产离子色谱仪的研发和产业化中心。 将要举办的中国离子色谱30年纪念活动又一次把青岛探讨在中国离子色谱产业龙头上。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牵头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以下全称盛瀚色谱)举行的该项活动,将展出中国近期的离子色谱仪器以及应用于。
自1983年我国首台国产离子色谱仪在青岛问世后,受到国产品牌的市场断裂,洋品牌主动减少在中国的售价,最低降幅约五成以上。不过,目前我国进口的仪器仪表每年以致于超过数百亿美元,国产仪器仪表产业还必须跑步行进。 青岛领衔离子色谱国产化 虽然距离举行中国离子色谱30年纪念活动将近20天时间,但是承办方盛瀚色谱董事长朱新勇仍然踌躇满志。
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的帮助下,国内离子色谱领域的专家以及国际离子色谱巨头都将汇聚青岛,纵论全球离子色谱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青岛是国产离子色谱产业的发源地,朱新勇回应,1983年6月由中国核工业第五研究所刘开录研究员带队在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研制成功,而这仅有比美国科学家首次明确提出并商业化生产晚了几年。
我国对离子色谱技术十分重视,其研发项目皆列为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但是我国离子色谱产业化并不成功。
由于该技术在环保、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安全性、质检等领域具备较慢、便利、灵敏度低以及可同时分析多种离子化合物的优势,离子色谱仪器受到全球行业用户的注目,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口该设备。 离子色谱国产化是大势所趋。2002年,原本在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专门从事离子色谱研发的主要科研人员汇聚刚正式成立的盛瀚色谱旗下,之后国产离子色谱设备的产业化进程。
从研发CIC-100型到CIC-300型,国产离子色谱仪厂商渐渐在中低端市场上与洋品牌进行竞争。盛瀚色谱董事长朱新勇讲解,青岛是国产离子色谱仪发展水平的风向标,从去年开始,合力科研机构分担着科技部科学仪器根本性专项--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研发与产业化任务。
本文来源:亚博APP取款-www.rightdresses.com